扫描二维码
分享活动到朋友圈
大赛主题
如瓷(CHINA)
CHINA 代表多层含义。
是国际通用语言中表示中国的“符号”,也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比如:瓷器。
瓷器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之一,种类纷繁且源于不同朝代,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典雅气息的承载物。
湖南亦是中国瓷器的故乡,以“釉下五彩”的工艺闻名全球。
如瓷,白如玉,薄如纸, 声如磬。
画衣,思如潮,笔如烟,意如境。
以探索中国文化的视角,领会瓷器文化的神往,运用国际化多元审美设计符合当代潮流的服装。
以对中国文化多元的思考引发全新设计思潮。
以“生态环保”的理念加以“科技创新”的元素,用“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去传达“和谐发展”的设计思想。
参赛作品要求
■ 每组参赛作品由四套服装组成,男、女装不限,可男女装搭配于同一系列,有整体感,符合大赛设计主题及宗旨。
■ 参赛作品注重原创,有鲜明的时尚感,注重创意与实用的结合;
■ 参赛作品设计手法、制作工艺、运用材料、配饰不限,注重整体搭配,包括鞋帽、皮带、挎包、配饰等;
■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要求注重从设计理念、文化、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体现出对“CHINA”的创新诠释与艺术创作,以独特的视角重塑对中国元素服饰的认识、突破单一元素的局限,力求服饰创意与精巧构思的完美融合。
参赛指南
■ 报名参赛选手,年龄要求在18岁至45岁性别、学历、国籍、民族不限。国内外专业服装设计师、专业院校师生均可参赛。每组参赛作品限报参赛选手一名。
■ 参赛者须提供下列相关文件:
1.彩色效果图:尺寸为27cm×40cm,效果图左上方标明作品名称,右下方或者另起一页贴不小于4cm×4cm面料小样或面料再造成品;
2.款式结构图:包含每款服装结构图或工艺制作图,设计主题说明和设计构思;
3.大赛报名表:报名表单独打印,切勿粘在效果图背面,附本人彩色一寸照一张;
4.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一份。
■ 所有参赛者所填写的资料(包含个人信息)须真实有效,如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其比赛资格。
■ 参赛作品须为本人原创设计及未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违反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取消参赛资格。
■ 入围选手名单和效果图,决赛获奖选手名单、作品将由《纺织服装周刊》等行业权威媒体进行公示。
■ 入围选手须根据大赛组委会的日程安排出席彩排、颁奖及相关宣传活动。
■ 所有参赛效果图作品一律不予退还,请自留底稿;入围决赛成衣所有权归组委会及冠名商所有。
■ 组委会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宣传、品牌植入、出版发行、演出及组织相关活动使用,并以任何形式使用有关图片及影像,无须支付任何版权费。
■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组委会。
赛事作品要求、大赛参赛指南及选手报名表请详见:
CFW服装设计网:http://art.cfw.cn/ds/
《纺织服装周刊》官网:http://www.taweekly.com/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http://www.ctei.cn/
大赛流程
报名投稿:2017年6月1日—2017年8月5日 (以邮发地邮戳为准,不支持到付)
初赛评审:2017年8月上旬
成衣制作:2017年8月上旬—2017年9月20日
总决赛暨颁奖典礼:2017年9月22日
奖项设置
金奖1名,奖金10万元
银奖1名,奖金5万元
铜奖1名,奖金3万元
优秀奖10名,奖金0.5万元/人
最具市场潜力奖1名 1万元
最佳面料创新奖1名 1万元
最佳工艺制作奖1名 1万元
(以上所有奖金金额均为税前,个人所得税由主办单位代缴)
备注:全部获奖选手将获得奖金、证书。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南省商务厅
株洲市人民政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
中纺传媒控股
承办单位: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
株洲市商务和粮食局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株洲新芦淞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快递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9号华业国际中心B座201-2室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组委会 收
邮 编:100025
《纺织服装周刊》官方微博:http://weibo.com/taweekly
《纺织服装周刊》官方微信:fzfzzk
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微信: U Are Next就是你(新锐设计师联盟)
咨询电话:王振宇010-8587 2122;王锐 010-8587 2123
自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征稿启动以来,“如瓷China”的赛事主题成为了院校师生们的热搜关键词。
那么,“如瓷China”到底是怎样的一个China?为了更好地为热爱设计的学生们诠释大赛理念和赛事规则,组委会工作人员分赴全国各地高校,进行了多场宣讲会。“如瓷China”的主题概念,在师生们的畅想热议中,也逐渐清晰立体起来。
大赛工作人员在夏雨中来到了这所近年来“赫赫有名”的服装学院。组织本次宣讲的江西服装学院赛事指导办公室赛事指导部主任付志臣,是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新人奖”第二名选手的指导老师,同时跟组委会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我们“常熟”、“西柳”两大赛事的“常客”。作为江西服装学院赛委的负责老师,他本人就“获奖无数”,对于服装类赛事,经验丰富。
在宣讲中,付志臣分享了多年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他强调,相对于举办三届以上的赛事来说,全新的赛事的入围几率更大,也最没有“套路”,适合学生参加,创作空间也大,正是因为没有往届获奖作品的参考,反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是学习的好机会。
职业学校的学生向来都是抢手的。地处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在这样人才集聚的地方,组委会当然不能放过。
在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学生们表示对湖南株洲这个高铁只有2个多小时距离的地方,有着一定的了解,对当地的产业基础也有所耳闻。“如瓷”的理念不仅拓展了学生们对株洲的认识,“新芦淞杯”的宣讲,更成为株洲一场别样的城市推介。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前身是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5年独立设置为普通民办高校。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学院就成为令人瞩目的黑马,脱颖而出。
作为纺织服装周刊承办的比赛,我们首次进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首次进行宣讲,学生们热情高涨,教室座无虚席,学生们明显对于社会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服装设计系系主任付老师表示,后续会和组委会保持联系,保证学生顺利投稿。
湖北美术学院对于《纺织服装周刊》承办的赛事一点儿也不陌生,自从2015年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有学生入围之后,学生们参赛投稿的热情一度高涨,宣讲还没开始,已经有学生表示跟组委会宣讲人员是“老相识”了。
作为组委会的又一位“老朋友”,武汉纺织大学教师、中国国际时装周十佳设计师乔丹的初次亮相便是中国(常熟)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铜奖获得者的身份;武纺的研究生包蕾则是新一届常熟大赛的铜奖。因此,武汉纺织大学的同学们对于《纺织服装周刊》承办的大赛有着天然的好感,除了熟悉,他们对本次全新的大赛充满好奇。
“如瓷China”的主题,以湖南株洲著名的醴陵瓷器为线索,试图激发新锐设计师对当代中国时尚风潮的多重思考,看似具象,实则无形,对参赛者的想象力、联想力、判断力充满挑战。
作为一场全新的赛事,2017中国“新芦淞杯”服装设计大赛对所有参赛者来说,都是一个“无套路”、“无包袱”、“史无前例”的时尚平台。
“如瓷”,
一个天然无添加的China,
你还在等什么?